智游城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haoqianruhaos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21#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13 15:0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oqianruhaose 于 2022-6-13 15:10 编辑

金刀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小学就看过这段,再次看来简直是惊心动魄。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理解我会用历史上的人物套一下。
慕容垂:一生不败,论武功远超过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前燕皇叔身份,人很地道,约等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在前燕被陷害投靠了前秦,后来反叛了前秦,亲手建立了后燕,也就是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英雄祖先。
苻坚:前秦的皇帝,统一了北方,论功绩超过了曹操。性格非常厚道,典型的大哥型性格,约等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淝水之战大败,后众叛亲离,约等于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国家动乱,后来被姚苌所杀。
王猛:前秦宰相+大将军,约等于诸葛亮+郭嘉+贾诩+司马懿,他当宰相,当谋士无敌的同时,他还带兵灭了前燕。兼任将相并且有灭国战功绩的人,中国自古没有几个。他的功绩基本超越了诸葛亮。
姚苌:后秦开国皇帝,先是战败后加入了前秦,苻坚对他很好。后来淝水之战战败后姚苌反叛杀了苻坚,有点吕布的味道吧。姚苌的性格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后面我会详细讲他们一生前面都发生了些什么,才会有后面的结果。



22#
taiji18 发表于 2022-6-13 18:54:36 | 只看该作者
内斗史几千年不断啊。看资治通鉴的太子、皇帝脑子也得好使,要不看都看不进去,或者根本就不愿看。当然不只是给一把手看的,管理层都可以看。

典型的国人组织特点(不知国外怎样,好像也差不多,这里组织不限于政治组织),各种人,各种事,各种幺蛾子。

这里有一点不明确,慕容垂好像并未如王猛所担心的把前秦灭了,杀苻坚的是姚苌不是慕容垂。仁厚如苻坚,最终死在恩将仇报是不错的。在斗争猛烈的环境里,平衡仁与威是多么难的事。随举一例,在近代,当林彪还是营长的时候,王尔琢已经是团长,黄埔一期,手下姓袁营长带兵叛变,尔琢去追,认为以同学、同乡、同事的关系可以说服他回归,不想死于其枪下,不令人惋惜和感叹吗?
23#
livetm 发表于 2022-6-13 19:58: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taiji18 发表于 2022-6-13 18:54
内斗史几千年不断啊。看资治通鉴的太子、皇帝脑子也得好使,要不看都看不进去,或者根本就不愿看。当然不只 ...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GCD的成功是大势所趋,看教员的湖南农村考察报告和星火燎原,很前瞻和战略性的分析,成功好像是必然,过程中牺牲的高级干部是必然中的偶然,运气和个人能力的综合结果,战神粟裕在多次战斗中差点完蛋,在抗战开始后拿到所属部门的绝对指挥权之后开始所向披靡。
24#
taiji18 发表于 2022-6-14 07:24:34 | 只看该作者
livetm 发表于 2022-6-13 19:58
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GCD的成功是大势所趋,看教员的湖南农村考察报告和星火燎原,很前瞻和战略 ...

是的
25#
taiji18 发表于 2022-6-14 09:55:0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个朋友送我一本书,达利欧的《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对过去500年的金融、经济、社会做周期性规律总结,其中提到达利欧阅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历史或文献以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达利欧研究世界过去500年,是不是好比搞他自己的“资治(治商)通鉴”。
26#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14 11:18:3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先写慕容垂,我来总结他的人生就是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他生活在西方一定会有人为他创作史诗。他的一生我总结为大英雄,大逆境,大陷害,大背叛,大功绩,他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死死地掐住了命运的咽喉。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感慨命运不公的话,看看慕容垂这辈子遇到这些糟心事,就会觉得自己身上的那点事没什么。

27#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14 11:26:58 | 只看该作者
先转载一个别人写的介绍慕容垂生平的文章:


慕容垂的一生,经历了燕国的崛起与中落,而后,他又以六十岁的高龄重新起兵复兴燕国,再现昔日辉煌。但可惜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慕容垂去世后不久,这个政权就又一次以自由落体的速度滑向衰落,并于十一年后正式灭亡。
到慕容垂去世时,慕容氏的传奇其实即已终结。虽然之后慕容氏又在历史的舞台上持续了十多年,但那也不过只是华章的尾声,虽有余韵,却近谢幕。
慕容垂的兄长慕容儁(jùn),乃是前燕开国皇帝。但慕容垂从小便不受兄长喜欢,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父亲慕容皝(huàng)实在太喜欢慕容垂了,对待慕容垂甚至比对世子慕容儁还要好,这自然引起慕容儁的嫉恨。
慕容儁即燕王位后,很快便动手给慕容垂改名。慕容垂本名慕容霸,但慕容儁说这个名字不好,给改成了慕容“垂夬”(左垂右夬,音quē,“缺”字的异体字)。
这样做从明面上看,是因为仰慕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郤缺,所以用其名来命名。但实际上,却是暗戳戳在影射慕容垂的身体缺陷——慕容垂小时候从马上摔下来,磕掉了门牙。
这个“垂夬”字,准确而形象地展示出了慕容垂说话漏风的形象,让人一看到他的名字就能脑补出那颗缺了的门牙。
后来,还是因为牵涉到谶纬文中的一些忌讳,慕容垂才便把“垂夬”字中的“夬”字旁省掉,变成了慕容垂。
没爹的孩子也像根草,名字被掌了权的兄长改来改去,自己也只能忍气吞声。
但跟接下来的这件事相比,改名也只是个小委屈。
还在老爹慕容皝活着的时候,慕容儁和慕容垂的关系就很不好了。而且不只是两兄弟关系不好,两人的正妻关系也不好。慕容垂的妻子段氏自以为出身高贵,因此很看不起慕容儁的老婆、嫂子可足浑氏。
但彼时女人之间的斗争,都是靠男人来定胜负的。慕容皝去世后,慕容儁继位,可足浑氏一下子成了皇后,段氏却只能做吴王妃。
扬眉吐气的可足浑氏很快开展报复,她命人向慕容儁告发,说段氏与他人勾连,行巫蛊之事,欲毒害慕容儁。慕容儁本来就看兄弟不顺眼,这下便顺水推舟,直接将段氏下狱。
在牢里,段氏受尽拷打折磨,但无论如何摧残都对身上的罪行咬死不认。到最后,心痛不已却又无能为力的慕容垂只得托人给段氏带话:人总是要死的,何必受此毒打。与其如此,还不如服药自尽。
段氏听闻,凄然一笑,回答道:我并不是怕死,而是我一身清白,如果自杀的话,岂不是会被认定成畏罪自杀?这样上对不起家族,下对不起大王您,所以我才要咬牙忍着,坚持活着,为的就是不让他们诬陷于我!
此后,任凭如何拷打,段氏也没有承认罪状,更没有牵连慕容垂。慕容垂因此而免祸,只是被贬官到了辽东,但段氏却最终死在狱中。
慕容垂后来又另立段氏的妹妹为继室,但这也被可足浑氏横加干涉,她将小段氏黜退,改以可足浑氏的妹妹为继。
自此,慕容垂谨慎低调做人,任劳任怨做事,不敢有丝毫不满。
两年后,慕容儁去世。临终前,他将太子慕容暐(wěi)托付于慕容恪。
随着慕容恪升任太宰辅政,35岁的慕容垂也终于被召回邺城。在整个慕容氏里,唯一看重慕容垂的就是慕容恪了。有了慕容恪的照拂,慕容垂终于再也不用唯唯诺诺,时时看人脸色行事。
对慕容垂,慕容恪不只信任,还着意栽培,他希望慕容垂在自己身后能职掌燕国国政。而慕容垂也勇于任事,曾随慕容恪一起攻占洛阳,此后又镇守帝国的西南边界,积攒军功。
但可惜,好日子总是短暂,慕容恪寿短,在执政七年后便一病不起。
自知不久于人事后,慕容恪开始安排后事:他先跟朝廷重臣建议,希望在自己死后,能让慕容垂接任大司马;然后又向前来探病的皇帝慕容暐竭力推荐慕容垂,说慕容垂的才能十倍于自己,如果以慕容垂执掌国政,那么必能开疆拓土,鼎定天下。
不久,慕容恪病逝。朝廷决议,由皇帝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接任大司马——此时的慕容冲,还只有八岁。至于吴王慕容垂,则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慕容恪的话,就这么成了耳旁风。
真正接替了慕容恪的执政者,是慕容评。
一开始, 辅政的慕容评与慕容垂关系还算融洽。虽然一个权力欲望膨胀、善妒英才,但在另一个小心谨慎、回避三舍的态度之下,彼此倒也相安无事。
直到枋头之战。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北伐。一路上,桓温击败了燕国的守军,到达黄河沿岸,兵锋直指燕国首都——邺城。
燕国朝廷一片震动。廷议中,甚至有人提出放弃首都邺城,逃向东北方向的故都龙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终,还是慕容垂请命出征,在枋头击败了桓温。
但凯旋的大军没有想到,班师回朝后等待他们的却不是加官封赏,而是一片杀机:战后,慕容垂为有功人员申报战功,可资料送到慕容评手里,却统统没了下文。
慕容垂据理力争,不想反遭慕容评猜忌,两人发生激烈争执——在慕容垂看来,这就是战后正常的论功行赏;但在慕容评眼里,这却是慕容垂开始跟他争夺权力的先兆。
当初慕容评在慕容恪死后,想尽办法才把慕容垂挡在“大司马”之外,如今慕容垂立功如此,接任大司马似乎已经理所当然。可这对于权力欲极重的慕容评来说,怎么能够忍受?
对于立下如此大功的慕容垂,慕容评必欲除之而后快。既然正常的手段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采取点不正常的手段了。
慕容评找到了太后可足浑氏。
杀机迫近,慕容垂依旧懵然未知。危机之时,还是慕容恪之子、继任太原王的慕容楷向慕容垂通风报信,慕容垂才得以顺利逃脱邺城。
一开始,慕容垂想逃往辽东。首先,他曾经在辽东经营,回去相对安全。其次,也更关键的,是到了辽东,能为以后症结的解开留下伏笔。毕竟这只是朝廷的内部斗争,随着他的离开,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杀不掉他,事情也就不了了之。如今外患环伺,难道他们还会真的穷追猛打不成?
因此慕容垂的想法是,先出去躲一段时间,躲过这个风口再说。
但怎料,如意算盘却落了空。出城后,慕容垂一路向北,可却被他的小儿子慕容麟告发。慕容评得了消息,马上便派人率领精兵追击,不久就追上了慕容垂一行。
慕容垂在军中多年,积威之下,将追赶的将领喝退。但同时,准备逃往辽东、经营龙城的谋划也随之泡汤,不得不另寻出路。
一番思考之后,慕容垂决定听从世子慕容令的建议,折头向西,投奔正在招揽人才的大秦天王——苻坚。
一行人做完约定便四散逃离。慕容垂原路折回,但至邺城附近却不敢进城,而是躲在后赵皇帝石虎的陵墓之间。
此时,恰好碰到数百打猎者正向此处聚集。慕容垂人手不足,而且已经来不及逃离,一旦被发现,必然是被捆送官府的结局,情势千钧一发。
可冥冥中似有天意,危机之时,猎人们肩上的鹰不知为何同时振翅高飞。猎者以为猎物出现,一路跟随离开。
恍惚之间,慕容垂逃过大难。
慕容令于是再劝慕容垂:父亲您如今名声赫赫,尤其在军队内有巨大影响力,何不再回邺城,趁机夺取权力呢?如此既能免受逃窜之苦,又能于国家有所裨益。
但慕容垂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他认为,如果事成还好说,事若不成,邺城内又是一阵大乱。以我个人之事,使国家内斗,还不如依计西行,不再横生枝节。
慕容垂与慕容令于是继续行至洛阳。在这里,慕容垂见到了前来汇合的家人亲信,包括夫人小段氏、除慕容令外的其他三子、慕容恪之子慕容楷、以及当年与段氏同时被诬陷而陷于牢狱的高弼——至于王妃可足浑氏,则留在了邺城。
此后,一行人一路西行,最终在长安城外见到了在此等候的秦王苻坚。
对于慕容垂的到来,苻坚大喜过望。
之所以喜,一是因为慕容垂人才难得;二则是为燕国惋惜——慕容垂一旦脱离燕国,秦国的伐燕大计便可立即提上日程。
慕容垂内心则颇为纠结。一方面,燕国是父祖创立的国家,其中也饱含他自己付出的心血;但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却对他赶尽杀绝,令他无法容身,只能投奔敌国寻求庇护。
但慕容垂想不到的是,这里也不是他的安全之地,依然有人想对他斩草除根——这个人,就是苻坚的重臣王猛。
王猛跟慕容垂并没有仇,只是作为苻坚的第一谋士,他的想法要比一般人更深一层:他害怕慕容垂功大难制。
如果慕容垂跟别人一样,只追求功名富贵,那倒好办。但问题慕容垂不是,他只是穷途来投。而且,他还不是个屈居人下之人。这样的人,收留了就是重大祸患:若派他上战场,凭他的实力,破敌斩将不在话下,但异族将领、手握重兵,再加上有异心,这不就是十六国各种权臣篡位的标准模板吗?
因此王猛主张杀掉慕容垂。
但苻坚却不同意。王猛一看,得,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吧。
慕容垂来降后不久,苻坚便命王猛带兵出征,讨伐燕国。王猛作为坑人高手,手段实在一流,临出征前,他向苻坚申请,希望能带着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出征。
苻坚自然会同意这一请求,而慕容垂以为王猛是要带着自己的儿子去立战功,也对王猛感激涕零。
临行前一晚,王猛去慕容垂家找慕容垂喝酒,两人无话不谈,越喝越嗨。最终,王猛兴尽而归。临走前,在王猛的提议下,两人又互相交换了礼物,王猛得到慕容垂随身携带的金刀一把。
大军出征后,王猛便买通了慕容垂身边的一名亲信,让他带着这把刀去见慕容令,同时,还给慕容令“捎了”这么一段话:
“ 你我父子是被逼无奈才流落至此,但王猛跟我们爷俩就好像有仇一样,一直在进谗言。而且秦王苻坚的心思,也实在难料。
如今我接到消息,我国朝廷对于之前你我父子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颇有悔悟。今我已潜行回国,特派人来通知你,以佩刀为证。”
慕容令听完这些话,犹豫了一整天,最终还是决定逃离。他带着旧部诈称出营打猎,趁王猛不注意偷偷溜出了军营,然后一路向东狂奔,最终进了燕国军队的军营。
王猛默默等待着这一切的发生。在慕容令出营的那一刻,他便把已经写好的表章向长安的苻坚送去:慕容令叛逃。
得讯后,身在长安的慕容垂尴尬异常。可慕容令的出逃又证据确凿,无可辩驳,怎么办?长安再待下去,很可能是死路一条,慕容垂只得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但这次却远没有上次那么幸运,没走多久,慕容垂就被追了回来,送到苻坚面前。
与王猛预想的不一样,苻坚居然没有怪罪,反而还好言安慰。苻坚说:你是家国失和,所以才投奔于我;令郎贤德而不忘本,依然回到故国,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并没有怪罪的意思。但燕之将亡,也不是令郎回去就能改变的,只怕这一去是羊入虎口啊。更何况父子兄弟,罪不连坐,你又何必因为惧怕而如此狼狈呢?
慕容垂感激涕零。
一年后,苻坚和王猛带领大军灭亡燕国。
但慕容垂却也没能再见到慕容令——在此之前,慕容令在燕国已经因“谋反”而被杀。
此后,慕容垂在前秦朝廷上,平静地接受了王猛给他安排的职位:京兆尹。王猛依然不愿意放过慕容垂,既然此人不能除之,那就绝不能让他染指军事,好好地在长安做民政工作吧。
自此,一代名将慕容垂便安安心心地做着他的长安市长,即便王猛病逝,一干就是十四年。

28#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14 11:27:27 | 只看该作者
直到淝水之战爆发。
此时王猛已经去世八年。
临终前,王猛郑重告诫苻坚,千万不可伐晋。但八年后,随着前秦统一北方,苻坚却已将王猛的遗言抛诸脑后,决定向东晋开战。
大范围的国家动员随即开始,凡是能用的人全都被拉上了战场,军队规模一时达到近百万人。而既然能用的人全都用上了,那慕容垂自然也就顺势穿上戎装,上了战场——更何况,他还是仅有的支持苻坚开战的人。
但慕容垂很有可能就没有上到战场。淝水之战,前秦败得实在突然,秦军一时大乱,死伤无数。史书记载,当时只有慕容垂手下的三万人没有受到损失,苻坚因此一路后撤,向慕容垂奔来。
这个时候,慕容垂在军中也陷入了犹豫。一众慕容都劝他:前秦如此败局,苻坚几乎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此时还不如杀掉苻坚,引发中原大乱。我们凭借手中的三万人马,趁乱复国指日可待!
但慕容垂最终没有听从这些建议。
慕容垂说,我当年遭慕容评嫉恨,穷途投靠秦王;来了之后被王猛陷害,又是秦王大度,才没有追究我的责任。如今秦王落难,我怎么忍心用他的军队来杀掉他!我就算复国,也只会恢复我的关东之地。至于关中,并不是我燕国的故土,我又何必杀了秦王,夺取他的关中故地呢?
最终,慕容垂将三万人马的指挥权还给苻坚。苻坚得以喘息,从容撤退。
但北方终究是乱了。
伴随着前秦的彻底失势,这片短暂统一的大地再陷乱局,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慕容垂也觉得,是告别苻坚,回去重整故国的时候了。
他向苻坚进言,说:北方的戎狄听说您的军队出师不利,正互相鼓动作乱。我请求尊奉诏书去镇抚招纳他们,并顺便路过拜谒我父兄的陵庙。
苻坚同意了。
权翼为此劝谏苻坚:
“国家新遭大败,四方离心,此时应该征召名将,安置于京城,以稳固根基。
而且慕容垂勇猛谋略过人,乃世代豪杰,之前只是因为躲避灾祸才前来归附,难道他的追求就仅仅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将军吗!
此人类似苍鹰,饥饿时依附于人,但若狂风骤起,必有飞越云霄的志向。如今形势如此,正应该紧闭藩笼,岂能放纵它,听任它为所欲为呢!”
但苻坚却说,你说得都对,可我已经答应他了。普通人都不食言,更何况我是万乘之国的君王呢!
权翼听罢,无奈一叹:陛下您重视小信而轻视国家。依我之见,他一定会去而不返,关东之乱,只怕从此就要开始了!
果不其然,慕容垂带着自己的旧人一路北行,很快便到达了曾经的前燕首都——邺城。
邺城当时由苻坚的儿子符丕镇守。恰逢有叛乱发生,符丕便命慕容垂领兵出征。臣下石越赶忙制止,理由与权翼的说法几乎一样。但符丕却说,慕容垂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人,淝水之战败后,众散亲离,只有慕容垂侍卫在旁,这种危难见忠诚不应该被忘掉啊。
石越听后无言,只能私下里跟别人说:父子一样的秉性,“好存小仁,不顾天下大计”。
符丕对慕容垂,其实也不是百分百的全然信任,在派慕容垂出征的同时,他也另派了监军同行,并嘱咐一定要提防慕容垂反叛。
但问题是,这种小敲小打的手段又如何防得住慕容垂呢?出征后,慕容垂即便杀掉符丕派来的监军,称燕王自立。
这一年是太元八年,慕容垂已经59岁。
慕容垂大军随即开始围攻邺城。
城里的符丕派使者去慕容垂营中当众责问,你不是去平叛了吗?为什么现在自己变成叛军了!
慕容垂说,我受秦王不世之恩,不愿意为难长乐公(符丕封长乐公)。如今时移世易,还希望长乐公能主动退走,待我恢复家国大业,此后秦燕两国永结和好。
使者痛骂慕容垂:
“你当年不容于燕国,委身投靠于我国,燕国的土地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家秦王看重于你,本希望寄命于你,怎料你竟如此狼子野心,国家才新遭大败,你就迫不及待地谋反;国家何曾亏待于你,你竟然如此丧尽天良!
我希望你现在能悔悟,为时还不晚。否则来日将你击败,定把你的头颅割下来,挂在邺城的城墙上。每当夜幕降临,且看你这个孤魂野鬼有什么脸面去见你葬在城外的父兄!”
这段话之恶毒,骂人简直骂出了新高度,但慕容垂默然不应。左右都劝他杀掉使者,但他却因为于心有愧,不愿意多生杀戮,最终放还了使者。
依旧放不下心结的慕容垂,又给苻坚写了一封信,大意如下:
“ 大王您待我恩情不薄,但是别人却非如此。自从离别以来,我遭遇种种不公正待遇,其中之苦,一言难尽。
如今我起兵准备恢复燕国大业,兵已至邺城城下。我写信劝告长乐公,是希望他能主动撤走。但长乐公却不听。如此,我只能强行攻城了。如果战场之上不小心伤到长乐公的性命,我很抱歉。”
苻坚也回信给了慕容垂:
“ 淝水之败,是我失德所至,与他人无关,幸亏你能及时救驾,这份情我是感激的。
本想要委你以大任,谁料你竟起兵作乱。这些年来,我自问待你不薄,如果你非要如此,那我也只能听任于你了。
只是想想你已年迈,当你那颗白发白须的头颅被当做叛臣的标志悬挂于城门之上时,别人也只能感慨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慕容垂继续攻城,最终将符丕逼走。
此后十年间,慕容垂东征西讨,基本上恢复了前燕当年的国土。期间,慕容垂一直坚守着他对苻坚的承诺,只攻取原属于燕国的故地,对于前秦曾经的关中之地绝不染指。
然而,北方的魏国却逐步强大,崛起为慕容垂的心腹大患。
建兴十年(公元395年),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领兵出征,攻打北魏——此时70岁的慕容垂已经身染重病。他本不愿意多事,是在慕容宝的怂恿之下,才决定派兵出征。
而慕容宝又有自己的小打算,他一直以来都只在国内处理政事,很少领兵出征。考虑到北魏此时还相对弱小,慕容宝因此想靠此战以强凌弱,借机积攒一点在军队内的影响力。
但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慕容宝带领八万精兵出征,却在参合陂被北魏国君拓跋珪击败,死伤无数,被俘四万余人——这些人,最后全部被拓跋珪坑杀。
如此败局,震动国本。不得已之下,慕容垂只能强撑病体,再次出征。
这次出征相当的顺利,慕容垂一生征战,用兵老辣,他凿山通路,悄无声息就带领大军到了北魏的首都平城之下,一战而破城,俘虏三万人后回师。
但这已经是慕容垂生命的最后时刻。
回师路上,慕容垂大军再一次经过参合陂,只见尸骨堆积如山,万人坑泥土犹新,无数冤魂凄厉的惨叫声仿佛还在山间飘荡。
慕容垂于是设下祭坛祭祀。而燕军军士由于大多都是死难将士的亲属,也一时放声大哭,全军悲恸。
面对此景,慕容垂羞愧难当,旧疾发作,至于呕血。在回师的路上,终于病发身亡。
慕容垂的一生,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一定是“纠结”。
他被陷在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对待当中,难以逃脱。在兄长慕容儁在位时如是,到慕容评执政时如是,逃奔前秦遇到王猛依然如是。
而且他还被自己的坚守所束缚。回看他的一生事迹,行事作为大抵对得起“光明磊落”这四个字,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坦坦荡荡的君子。但他却又被这层坚守限制得太多,他被自己的正直所累,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做给自己看:头上三尺有神明。
当他从邺城逃离,面对慕容令劝他在城内动乱的建议,他选择了拒绝,觉得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事就让阖城百姓士卒遭灾。
苻坚在淝水之战后大败,慕容垂终于等到了机会,但他还是放弃,因为他过不了自己内心的那一关。
邺城外,面对符丕使者的痛斥,慕容垂于心有愧,放过了使者。
风烛残年之际,面对累累白骨,他依然深感羞愧,以至于不治。
这实在不是一个开创之君的“优秀品质”。即便不必像刘邦一样“身段灵活”,也不必如此不知变通。
刚则易折,方正君子固然是人格的追求,但这却也让慕容垂不为他人所容。不管是在燕国,还是秦国,讨厌他的人都无处不在。
而这又一点点造就了他可悲的人生际遇。慕容垂从小便被认为有军事天赋,但他一生能上战场的时间却屈指可数,而且还很难有自己独自领兵作战的机会。
慕容儁在位时,慕容垂被发配到辽东镇守边疆。到前秦十几年,却又被王猛死死地摁在地方官的任上,不得染指军事。
直到59岁起兵自立,慕容垂才终于能真正自己做主。此后,他南征北讨,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兵锋所指处群雄束手,万军辟易。
但这又能如何,他已经老了。从59岁起兵,到71岁病逝,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十年,这远远撑不起他想要创造一个大帝国的梦想。
固然有天纵之才,但等到他真的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时,时代却已经不再是他的时代。这头苍老的雄狮早年被陷于各种困局之中,浪费了太多光阴,等到他终于挣脱羁绊,可以放手一搏,最好的机会却已经过去。
行文至此,不妨贴一下慕容垂的生平:
326年,
慕容垂出生。这一年是晋成帝咸和元年,东晋在建康立国的第十个年头。
349年,
其父慕容皝去世,慕容儁继位。这一年,慕容垂 24 岁。
354年,
慕容垂获封吴王,时年 29 岁。
358年,
慕容垂妻段氏因涉巫蛊而下狱,最终死于狱中。慕容垂出为平州刺史,镇辽东,33 岁。
360年,
慕容儁去世,慕容暐继位,慕容恪执政,慕容垂回到邺城,35 岁。
365年,
慕容恪领慕容垂攻洛阳,慕容垂 40 岁。
367年,
慕容恪病逝,慕容垂 42 岁。
369年,
桓温北伐,被慕容垂大败于枋头。慕容垂随即不容于国内,出走投靠苻坚。这一年,慕容垂 44 岁。
383年,
苻坚领兵南下,败于淝水,慕容垂 58 岁。
384年,
慕容垂称燕王自立,时 59 岁。两年后,称帝。
394年,
慕容垂亲征攻灭慕容永,几乎恢复前燕时期的国土,时 69 岁。
395年,
太子慕容宝于参合陂遭拓跋珪伏击,全军覆没。这一年,慕容垂 70 岁。
396年,
慕容垂亲率大军突击代国首都平城,破城而去。还军至参合陂时,慕容垂染病不起,随即病逝,享年 71 岁。
随着慕容垂逝去,整个慕容氏的风流也在渐渐褪去,即便接下来十几年间,依然有许许多多的慕容们致力于恢复于大燕国曾经的荣光,但已然于事无补。
上苍给予慕容氏的最好机遇已经过去,混乱的天下马上就要重现秩序,但这一代的慕容们,却又没有上一辈如慕容恪、慕容垂一般的天纵奇才。
留下的慕容们再也没有争霸天下的实力,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被人驱赶,散去而已。
慕容垂所开创的燕国,史称后燕。在他去世后几个月,北魏便趁后燕国内政局不稳,再次攻燕,并取得大胜。在此战中,北魏占领了包括后燕首都中山之内的大量领土,后燕的国土被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被称作北燕和南燕。最终,北燕亡于北魏,南燕亡于东晋之手。
慕容氏的燕国,终于在历史中消失得干干净净。
王霸雄图,
血海深恨,
尽归尘土。
——《天龙八部》

29#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14 13:26:35 | 只看该作者
大陷害+大背叛+大逆境
1. 被皇兄所讨厌,从慕容霸更名为慕容缺(牙),最后更名慕容垂
2. 妻子被害致死,致死都不肯自杀只为保全慕容垂,被自己的老婆所保护
3. 政坛起起落落,燕国主力被消灭后才让慕容垂领兵上前线,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4. 击败桓温后等待的不是升官而是皇帝与宰相准备弄死他,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麟告发了慕容垂的踪迹,被自己的儿子背叛
5. 叛逃到前秦后遭遇了王猛这个狠人,千古第一毒计金刀计,苻坚仁厚,慕容垂侥幸得活,但是他失去了优秀的长子慕容令,慕容令叛逃到燕国后被杀
6.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重回燕国土地。此时符丕可信不着慕容垂,准备再次干掉他,慕容垂反叛再次复国。符丕是苻坚的长子,苻坚死后接了前秦的君王。
7.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论亲戚管慕容垂应该叫舅爷爷,并且北魏开国都是慕容垂一手扶植的,作为后燕的附庸国,北魏强大后发生战争,慕容垂再次遭遇背叛。
8. 慕容垂皇子慕容宝进攻北魏失败,8万精兵被消灭。慕容垂70岁拖着病躯去收拾烂摊子,大破北魏,后病死。后来很快被北魏击败然后分崩离析被北魏吞并,被废物儿子坑死
大功绩:
1. 十三岁上战场,勇猛无敌
2. 枋头击败了桓温,桓温是一代枭雄堪比司马懿一样的人物,而且慕容垂是在燕国主力被消灭后击败的桓温,当时全国都差点放弃首都邺城逃跑
3. 淝水之战后,前秦百万士兵溃退,慕容垂的军队唯一没有混乱溃退,且有三万人。他将该军队移交给了苻坚。
4. 帮助燕国复国,建立后燕,士兵都是重新招募的
5. 消灭翟魏,消灭西燕,让后燕成为北方霸主
6. 70岁,慕容垂在8万后燕精兵被消灭后,击败北魏,破北魏首都平城,斩杀数万。拓跋珪几乎想逃跑。拓跋珪也是开国之君,并且在慕容垂死之后消灭了燕国,我能想到的几乎是努尔哈赤一样的英雄人物吧,当时肯定比不上他。

30#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14 13:4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oqianruhaose 于 2022-6-14 15:12 编辑

慕容垂,这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缺德事,而且他也从没想着一路向上爬,在乱世之中可以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拯救前燕之后理论上他该掌权了,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死亡,他怎么办?只能叛逃。

在淝水之战之后,他面对的是一场百万人的大溃退,慕容垂治兵严明,他的军队是唯一一只没有溃退的军队。他的儿子们都劝说他杀了苻坚然后举兵,慕容垂非但没这么做反而将这只军队移交给了苻坚。


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觉得他是忠诚的,这么想的前有王猛,后有符丕。这是典型的有罪推论,但是权力的游戏就是这么玩的。同时复国是整个鲜卑族的愿望,于是慕容垂真的反了。等晚点写到司马懿的时候其实也一样,姚苌也一样。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前后经过,我在小的时候根本看不懂,人是裹挟在历史洪流之中,如果慕容垂真实是吕布一样的人物,在淝水之战后立马就杀了苻坚自立,那才是赤裸裸的枭雄。很多的细节指向了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命运。作为一个千年之后的人,我真的十分尊重慕容垂,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当然也得明白一件事,就是我虽然钦佩他,但是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权力的游戏真的是不能有一点仁慈,这是历史上无数次血的教训。慕容垂有两次绝佳的机会,第一次是手握重兵击败桓温的时候,第二次是淝水之战后面对苻坚的时候,他的政治嗅觉始终不在线,但是终归被一步步逼到墙角,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前秦大乱,他终于勇敢的迈出了他重要的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智游城论坛

GMT+8, 2024-12-26 09:20 , Processed in 0.07659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