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城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92|回复: 1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4 09:5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把资治通鉴读完了,还在全面复盘这本书。这个帖子应该会很长,写写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也让我自己消化理解这本书,并且开启第二遍阅读。这套书是真的长,我买的文白对照版本,一共24本,书中历史从周朝写到了五代结束,估计书中有起码有10w+人物的人生。
开头先写下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对通鉴感兴趣是来自于我读完毛选后,最让我震撼的是毛选思想的牛逼之处,特别是《论持久战》深得我心,我当年犯下的错误都是不理解人生是一场长跑,是持久战,速战速决必败。我好奇是什么让教员有了这么牛的思想,后来知道教员读了通鉴17遍,什么书会让他读17遍呢?一定是特别牛逼的书,于是我也开读通鉴。当时是计划在半年读完的,结果发现真的2年读完都算是快的了,读书过程中疑问实在是太多得不断得查阅别的资料,以及长久得陷入思考,有的时候一段问题的思考就足足花上2个月的时间。读到后期对这本书基本上做到爱不释手的状态,它解决了我非常多的疑惑,只是一切我明白的有些晚。
少而好学,如日出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反正我的人生也不会过的更烂,读书也许会帮助我的人生过得更好。只要能过得好一点点,那这套书就值得我去反复的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2#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4 10:16:40 | 只看该作者
资治通鉴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它是一本历史书,同时它有它的特殊性。这本书是司马光花了17年所编著的,针对所有中国历史发生的事指导皇帝如何治国理政的书,所以它会有很多特点,与别的书有非常大的区别。
先写几个我关于这本书的心得。
1.何为中国历史?这个事我考过我一个读过很多书的朋友,他的回答是,历代史就是皇帝家史。但是这个回答是不对的,比如三国初期历史根本不会围绕汉献帝而写,固然他是皇帝。中国历史其实是权力史,政治史战争史,只不过大多数朝代皇帝是权力的顶点。大文人(李白杜甫),大商人都是不配进入,科学家发明家都不配进中国正史。
2.为什么教员要读《通鉴》?这本书里有1000多年来全部的阴谋诡计,明争暗斗的细节。这本书里有关于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人生,还有怎么关于如何用人的方法。
3.这本书的特点在于战略分析与战略决策。有个成语很出名叫房谋杜断,也就是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房玄龄就擅长战略分析与战略规划,杜如晦擅长战略决策。这本书的描述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大臣各抒己见,然后其中一个长篇论断为什么这件事要这么做,然后皇帝拍板执行。执行情况书中基本就是一笔带过,‘如是然’,就结束了。
当然现代战略理论里战略分析与战略决策才是战略的重点,想必古人也是这么判断的。
4.多年执政的国级干部亲自分析。司马光是个国级干部,他本人的水平真的是高,所以教员会花了特别多的时间读。
5.视角客观公正,无明显偏向。之前很多历史书都是有立场的,需要美化皇帝。通鉴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这些事,则不会美化历史人物,比如楚汉争霸中刘邦项羽都不是什么好人(这段我后面会详细讲)

3#
flyinglion 发表于 2022-6-4 11:0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lyinglion 于 2022-6-4 11:22 编辑

赞!我的愿望是等解决了生活问题,要读的第一部书就是这个,希望能在娃上初中前实现,我好给教科书搞个评点版。

目前占威权低位的史观是大有问题的,把所有的问题全都“简化”成了阶级斗争——这更多是战斗口号,而不是历史真相。虽然在时光机发明出来之前,也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历史真相,那就跟着楼主听听“臣光曰”吧!

----------

中国的正史其实还是挺明白的,不是“经”不是“子”也不是“集”,它就是“史”。这个观念应该是中国独有,也是文明能延续数千年的重要因素。主干是“权力史、政治史、战争史”,但也有《食货志》的——这也是正史。

----------

又跑去翻了一下楼主的帖,理学真是一种归宿啊——虽然理学的逻辑基础现在看来大多是胡说八道。碰到难事,想硬扛就讲宋明理学,看破了就讲佛学:)

4#
大树大叔 发表于 2022-6-4 12:47:17 | 只看该作者
哥们,你提升了整个网站的B格啊,666666666666!~~
5#
taiji18 发表于 2022-6-4 14:0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aiji18 于 2022-6-4 14:36 编辑

不错,没想到在智游城还可以上历史课,继续。

我一直觉得我学的理学有断章取义的嫌疑,需要放到历史背景里去考察。所谓国学,也可以按照好像是四库全书的分类去学,经史子集,按现在的分类叫文哲史(中国古典),我以前一鳞半爪地学了一些,而史学一直是个缺陷。带带课,很有意思。文学也一样,比如古典诗词,需要联系到历史人物、故事,才理解透一些。哲学方面,中国古典哲学很复杂,到阳明心学引入禅宗后,就弄得更飘了,但人家自己又不飘,该打仗打仗,三立不耽误,我看了就飘,啥都不想干了。从我自己的性格,我喜欢陶渊明,不喜欢政治,我也搞过一些管理,高中就是学生会主席,但后来越来越表现出“逃逸”的倾向。

教员天赋异禀,不是凡人,从他读书时的文章就看得出来,商鞅徙木立信论,心之力,体育之研究等,不过后来也晕菜了,上头了,铸成大错。

教员的分类,历史一个是教书的,一个是豪杰,前者是知识分子,是一片好心,琢磨怎么管理这个世界,后者是做事的,后者未必听前者的,但又离不开前者,前者高于后者,但又不得不为后者服务。前者都是神人,后者什么人都有,碰到好的是运气,差的什么通鉴也不管用,有的就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做木工。司马光也属于教书的一类,真是煞费苦心。(这种关系还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比如,丘处机千里迢迢会见成吉思汗,说,你别杀那么多人,你占了城,杀了他们干嘛,没必要啊。成吉思汗还真听。如果不听,丘处机可能自己都会有生命危险。不过丘处机是成吉思汗召去的,他不会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政治学现在已经很发达,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看资鉴,也有不少意义。
6#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4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好朋友给资治通鉴取了个牛逼的名字,叫《皇家商学院案例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读资治通鉴为什么会帮助我们成长?一方面我们在接受司马光的观点同时,我脑海中会产生一万个疑问,每个人读的话都会深有体会。胡三省点评资治通鉴有个牛逼无比的结论,就是读通鉴如鼠饮江,浅尝则饱。如鼠饮江,这个词专指读通鉴。

我先来列一下我脑海产生的无数个疑问,甚至是我越熟悉的历史我读起来反而是最累的,因为疑问实在太多了。

1.为什么当老板的是刘邦这种痞子?刘邦项羽都不是什么好货,为什么是他们两个争天下?
2.韩信与胯下之辱,他发达后,居然奖赏了让他转裤裆的人?他是什么做到的?
3.王猛各方面胜诸葛亮那么多,为什么远没有他的名气?
4.曹操,刘备,孙权,如果我是员工我更想替谁工作?
5.阿斗真的是傻子么?刘禅当年平定黄元叛乱的时候完全像个英主。
6.古今第一毒计金刀计真的无解么?
7.汉元帝的复杂性让我困惑。
8.高欢和宇文泰谁更厉害点呢?
9.霍光死后他的后代被族了,往上爬这么危险,古人该怎么明哲保身?
10.唐代中晚唐的历史人物是一个个的查,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皇帝,一个个查他们的生平,事迹,主要大臣,陪伴的太监,子嗣,读起来是真的吃力。然后再思考他们的主要问题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解决,手上有哪些可以打出来的牌,再去查别人对这些事情的分析。

读下来是真的吃力+费时间,我看网上几乎没有一个人能一年读完这套书的。基本上都是1-2年这个时间段读下来并且受益匪浅。


7#
taiji18 发表于 2022-6-4 14:59: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aiji18 于 2022-6-4 15:04 编辑

1.为什么当老板的是刘邦这种痞子?刘邦项羽都不是什么好货,为什么是他们两个争天下?

就像我前面讲的,能干事的什么人都有,而不是说话文明不文明这种小节,他虽然痞,三杰都得服他。

2.韩信与胯下之辱,他发达后,居然奖赏了让他转裤裆的人?他是什么做到的?

这个除了肚量,还有一个规律,赢了就不计较了,就像三国一个谋士被袁绍杀了,因为袁绍输了。该谋士给袁绍出主意,袁绍刚愎自用把他下狱,袁绍打败了,有人来狱中道喜,说袁绍没听你的打败仗了,证明你是对的,这下你该升官了。谋士说,完了,他赢了不会计较,输了更会迁怒于我。


3.王猛各方面胜诸葛亮那么多,为什么远没有他的名气?

小说的营销效果,真实的诸葛亮的长处是政治管理,不是军事,另外诸葛亮文章好。

4.曹操,刘备,孙权,如果我是员工我更想替谁工作?

当然是曹操,孙权也不错,刘备容易陷入江湖义气。

5.阿斗真的是傻子么?刘禅当年平定黄元叛乱的时候完全像个英主。

这个要看历史,不说乐不思蜀,他在后方的管理就够傻的。

6.古今第一毒计金刀计真的无解么?

不了解。


7.汉元帝的复杂性让我困惑。


不了解。佩服文帝。


8.高欢和宇文泰谁更厉害点呢?

不了解。详说。


9.霍光死后他的后代被族了,往上爬这么危险,古人该怎么明哲保身?

政治从来是危险的游戏。

10.唐代中晚唐的历史人物是一个个的查,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皇帝,一个个查他们的生平,事迹,主要大臣,陪伴的太监,子嗣,读起来是真的吃力。然后再思考他们的主要问题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解决,手上有哪些可以打出来的牌,再去查别人对这些事情的分析。

由于基因遗传等不科学的结婚方式等原因,天生庸才那是没有办法,皇帝能干基本是个随机的小概率事件。很多皇帝有很多优点,但就是不适合做管理者,有的很勤政,起早贪黑,就是治不好。
8#
 楼主| haoqianruhaose 发表于 2022-6-5 14:25:19 | 只看该作者
大概介绍了资治通鉴是本什么样的书之后,我先来写下我的帖子的几个原则。
1.我只是个读书人,历史爱好者都算不上,帖子里一定会有很多错误和不足。整个帖子都是我对读完资治通鉴的理解和思考,举一个例子思考曹操刘备孙权谁更厉害这个事,思考这个事会帮我提升思考力,但是最终谁更厉害并不重要也没什么太多可比性。

2.不同意我的观点很正常,大家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我错误的更是欢迎。但是别人的言论我不赞同的,第一我不会去反驳,第二我不会去列举很多史料去纠正。争论千年之前的事情的对错并无意义。关于一件事怎么看更是受限于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比如阴谋论,即便我纠正了一件事,他还是会有其他的事认知严重错误。所以我不会去尝试纠正任何别人的错误。

3.几位老哥们的回帖我就不一一回复了,等写一段之后集中回复下。

4.读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以现在的观点与视角去分析判断,而且千万不能觉得自己比很多历史人物聪明,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做法是把自己带入那个环境时代去思考,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还有就是尊重古人对古人的分析与判断,比如宋代怎么评价唐代人物的事迹和行为,这很有帮助。古人的寿命真的特别短,读历史很多时候能感觉如果这个人能多活几年,那么历史就完全不一样,但是这就是历史的无常。比如汉和帝,他在位17年,其实表现非常不错,但是他10岁即位,27岁挂了,他终于压制住外戚专权后准备大展宏图就去世了,这就是历史。
还有一类事是结果论,这是大错特错的。比如郭嘉建议曹操远征乌桓,这是个冒险的行动。打牌的人都懂这个道理,aa和任何牌翻前all in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了结果而否定当时他的行为,是典型的结果论。在日本侵华初期没人知道有珍珠港,没人知道美国会参战,千万不能以后来的事带入。我看下来千年历史,没人是傻子,唐宣宗李忱装傻了36年然后上位,大家真的是佩服他。如果他没上位,那大家只觉得这人是个二傻子罢了。反而我看书的观点是觉得每个人都是聪明的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且选择了他们的最优决策(就像打德州,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甚至是某些人看起来牌桌狂浪送钱,那没准是他在解压)。
中国历史就是个千万人参与的残酷锦标赛,每隔一段淘汰大量的失败者,赢家登上权力的巅峰,每个人都选取了自己的最优策略,这么看待历史比较合适。这就是自然界的丛林法则,这就是物竞天择,这就是天道。

5.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我之前读的历史材料都太单薄,比如曹操刘备都被太过脸谱化,其实真实的历史中曹操的一生,早期,中期,晚期的曹操心境,目标都有非常大的变换。必须得知道他的难处在哪才能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需要仔细的揣摩,才能感慨他们的伟大。

6.别的历史很多都是被修饰过的,为了舆论宣传,是糊弄傻子的。《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所以里面写的全是最真实,残酷的,让皇帝尽快成熟并且熟悉他的工作。这就像卖方报告,信不得一样,谁信谁傻叉。而我们都是读糊弄傻子历史长大的。

7.历史是在进步的,但是古代进步真的很缓慢,但是又能真切地感受的到。中华进行了非常多的试错,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9#
taiji18 发表于 2022-6-5 17:3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aiji18 于 2022-6-5 17:39 编辑

阅读、学习、讨论等,需要建立概念,概念是推演的起点,总结的终点,内容的凝缩,宽泛的回归,博雅的起点。

以前有个水煮三国的作者跟易中天争论,犯历史常识错误,他的对曹操的认知是从戏剧里来的,这里他就没分清戏剧、小说和历史的区别。以自己狭隘的见解话说得难听,跟易中天都不是一个level的,还藐视辱骂易中天。不过他的立足点就是畅销书,不是个学者,错误百出很正常,不择手段维护自己的卖书利益也不意外。

教员晚年就犯了概念性错误,从而一系列错误推演,直至发现被人利用才有恍然悔悟的表现,不过表现也是含蓄的,有保留的。至于那些概念,邓公在南巡讲话时很巧妙地给解决了,用的结论式、箴言式的表达,而不是理论式的推断话句,那样又会引起一轮争论。

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为了咨政,重点不在历史考据。类似于现在的案例教学。有关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其评述重点跟正史侧重点有时会不一样。我没怎么看过,不过我觉得可以站在现代的角度,用一些概念给它简化。建立概念是必须的也是简要的,是古今学问的通则。比如儒家,围绕一个仁字,到了法家,认为是扯淡,建立一个法字。我们阅读也需要搞清楚他们的概念内涵,而不是文字表面,一些或浅薄或不负责或故意的一些评论者,就把仁、法做表面的理解,得出错误的结论,开始无谓的辩论,进行撕逼式的抓头发、抠眼睛类似于菜市场为了几毛钱的差别进行语言、人身攻击,最后把菜摊都打坏了。
10#
feidaoren 发表于 2022-6-5 19:02: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深刻,资治通鉴真有那么有用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智游城论坛

GMT+8, 2024-11-24 05:46 , Processed in 0.15299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