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daniel 于 2016-2-29 15:23 编辑
关于德扑圈发牌的问题, 我这里复制一段写发牌程序的开发人员的一段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张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48388/answer/68611432
来源:知乎
哈哈, 这个问题我还真是权威, 因为洗牌的算法是我写的.
首先感谢 @刺豚 的支持, 第一眼我觉得是我们团队的谁写的, 哈哈! 说的很对, 颇有知音的感觉.
就如文中说的, 我们的定位是朋友间的乐趣, 对概率的人为调整, 对于游戏化社交的模式是致命的. 就像当初在设计德扑圈的时候, 我们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就是公平, 很多设计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一种信用背书在里边.
回到算法上, 一个好的洗牌算法, 有两个关键, RNG 和 算法. 对于RNG, 随机数生成器, PS作为业界的标杆, 它采用了硬件随机数生成器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这是最为先进的. 对于我们, 在现阶段资源所能达到的程度, 我们尽量向标杆看起, 在采用业内认可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的同时也引入更多的随机数据源, 比如玩家思考时间, 网络状态等不可预测因素, 同时也采用加密哈希算法, 来进一步提高随机数的完备性.
对于算法, 我们采用的是经典的Fisher_Yates算法随机多次(3<n<7)洗牌的策略, 理论上来说, 其随机度已经超越了正常人对于打牌洗牌的需求, 更多的是一种数学上意义, 正如我们每周都在做的系统健康度测试反映出的, 每一千万手牌, 52张牌随机分布的偏差最大值在2E-4, 同时对发出的所有的手牌的统计看, 完美的符合教科书的概率, 比如AA的概率, 就是0.4526%, 这是真实手牌统计出来的.
其实说这么多, 也很难改变某些人的感受, 因为每一个人, 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他不可能去看大数据的统计, 线上德州的高频有时会产生和线下牌局不同的感受, 人们会记得一晚上拿了多少次AA, 比线下两三天拿的都多, 但他不会去统计线上打6小时的牌, 比于线下手工发牌3,4天的手数还多.
而且人是很主观的, 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 经典的例子就是, 早期一个哥们在群里抱怨, 他拿到AA都被BB, 说发牌血, 我就较真, 统计了一段时间的记录, 最后结果是, 他拿到22手AA, 赢了17手, 输了5手, 已经超过教科书的赢率了, 但他记得是那5手, 而他的抱怨, 更多是一种群体环境下的自我减责行为, 当然, 这更多的是心理学的范围了.
德州的魅力, 在于一种随机和技术的完美平衡, 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 德扑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历练, 其实德扑圈的出现, 某种程度上放大了技术差距的表现, 也帮助了很多人技术的快速提升,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随着级别的提高, 要保持高盈利, 往往是很沉闷的打法, 长时间的等待, 无数手牌的积累, 所以,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 还是享受朋友间的乐趣吧...
============= 以下是情怀, 请闭眼 ===========
德扑圈不是完美的, 甚至是简陋的, 期间我们犯了很多的错误, 但是我们的初心没变, 我们还是想探索出游戏和社交的一种新结合方式.
我们没有模仿的对象, 也许未来我们还会犯更多的愚蠢的错误, 但我相信那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局限, 而不会为了不公平的获利.
==
说个好玩的,今天看到一个深圳团队的商业计划书,题目就是 仿德扑圈,PPT做的不错,分功能报价,吓我一跳,看到最后,放心了,机器人模块,牌型控制模块,报价都挺高,我觉得,这样的模仿者,只会把自己作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