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城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Jsl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混吃等死的佛教徒们-开个关于佛教认识的贴子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03:32:06 | 只看该作者
中唐晚唐时期
会昌五年(845),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退、道教盛行的原因,唐朝发生了大规模的禁佛事件.唐武宗下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淘汰沙门,勒令僧尼还俗.佛教受到极大的打击.

至晚唐之后,十大宗派名存实亡,三论宗、唯识宗、成实宗、俱舍宗等各宗几乎都已无人研究,传承断绝.密宗在宋代之曾短暂复兴,期间雕刻了著名的大足石窟,但不久逐渐消亡.天台、华严二宗勉强维持,南山律宗若存若亡.十大宗派,只剩禅宗、净土宗二家,其中又以禅宗发展最盛.

五代十国
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区域佛教文化兴盛;北方则战乱频繁,佛教遭到严重限制和破坏.

宋王朝
宋太祖建国后,马上废止后周世宗毁佛诏令,让佛教复兴.派遣使者西行求佛法.随着僧侣人数众多,又修订了出家的考试制度.太宗时,兴建太平兴国寺,设立译经院,复兴了官刻译经活动.
262#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04:42:43 | 只看该作者
北宋宋徽宗时期,因为他笃信道教,佛教遭到破坏,烧经毁像,并将道士地位放在僧尼之上.佛教严重受挫,除禅、净二宗外,其余则多被湮灭.

南宋偏安,江南佛教虽仍保持一定盛况,但由于官方限制佛教的发展,除禅宗、净土宗外,其他各宗已日益衰微远非昔比.禅宗不立文字,不重经论,因而在会昌禁佛和五代兵乱时所受影响较小.净土宗强调称名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简单易行,且北宁以后禅教僧人又多归宿净土,故能绵延相续,直至近世,仍基盛行.


契丹辽国
辽代耶律王朝佛教发展强盛,辽太祖有意吸收中原文化,曾建天雄寺宣传佛教;辽太宗取得了燕云十六州后,对佛教特加保护.

党项西夏国
西夏王朝,历代诸王均崇信佛教,除自宋朝请经及翻译、雕印佛经之外,并致力于寺塔的建设,故境内寺院林立.

女真金国
金代是指于政和元年(即公元1115年),由女真族在东北及后来华北所建立的完颜政权.女真族在开国以前已有佛教信仰,从它邻境奉行佛教的高丽、渤海等国传入的,其所受佛教影响亦深,禅宗盛行,净土宗与华严宗也比较流行.金代帝室崇拜和支持佛教.金代帝王对佛教都采取了有节制的扶持政策,使金代佛教保持兴盛.

金代在经书刊刻上有举世闻名的《赵城金藏》,于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现存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其余三者为《永乐大典》、《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金藏》是收录了唐朝玄奘法师从印度取回的佛经的稀世孤本,为无价之宝.

263#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04:56:00 | 只看该作者
蒙元王朝
蒙元的统治者崇尚藏传佛教,但对汉传佛教也采取保护政策.佛教中的禅宗、律宗等继续流传、发展,寺院林立,僧尼众多,中央和地方设有严密的僧官制度,加以监督,颁行了《敕修百太清规》,雕印了著名的普宁寺版的大藏经.

明王朝
至明代,禅净双修、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净土宗在佛门及民间成为信仰主流.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金陵天界寺设善世院,命令慧昙(1304 —1371)主持管理全国佛教.

朱元璋与朱棣奠定了明朝的佛教政策,但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而往往摇摆不定.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为了筹募经费而开始贩卖度牒,直到明末,导致僧尼剧增,寺院林立.根据《大明会典》的统计,成化十二年度僧人数达到10万,二十二年则已经倍增.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明代佛教以仍然流行禅宗和净土宗,可是佛教思想上的发展则甚少.

满清王朝
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对汉传佛教采取限制政策.康熙时禁令稍弛,迎请明末隐居山林的高僧重返京师,使已经衰微的佛教一时又呈现出活跃的气象.满清对于佛教的政策基本上是继承明代的僧官制度,在北京设立了僧录司,所有宗教官员都经礼部考试轮选,最后由吏部委任.所有僧官的职别名称,和明代无异.清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禁止京城内外私下建造或拆毁寺庙与佛像,禁止私度僧尼,只容许官员发出度牒.后来更针对私立庵院及私度僧尼指定律法.乾隆19年(公元1754年)因为私度僧尼人数太多,计颁发过各省度牒部照多达34万余张,无法管理,以取消官给度牒制度,到清末.末时,国僧尼大约高达80万人.

清代的佛教宗派,是继承着明朝,中以禅宗为最流行.民间则更为流传,许多民间文艺作品中普遍存在.
264#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08:10 | 只看该作者
维基百科: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大规模禁佛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因而得名.

又因五代十国时期也有后周世宗也进行大规模灭佛运动,故又合称三武一宗.
265#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12:10 | 只看该作者
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詔,至其452年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

北魏太武帝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於440年改元为太平真君,對佛教有偏見.太平真君五年九月杀政变未遂的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抵长安,见佛寺僧侶多所破戒,釀酒、私藏兵器、淫亂婦女.司徒崔浩要求滅佛.三月,下诏坑殺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燒毀佛經,殺死僧侶.太子因篤信佛教而緩行,僧侶們得以多作準備,故被殺的不多,但殿宇多毀.452年宦官宗愛謀殺了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可博真為帝,數月,又殺可博真.大臣劉尼、源賀等立太武帝之太孫拓跋濬继位,是為文成帝,文成帝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266#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17:34 | 只看该作者
北周武帝灭佛,自建德三年(574年)始,至其驾崩(578年),灭佛时间共五年.

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家.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国库收入骤减,还俗沙门卫元嵩上书请删寺减僧,此论深合帝心.武帝为禁抑释道,制造舆论,从天和至建德年间(566年-578年),曾七次召集百官及沙门、道士等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甄鸾、道安等屡上书驳斥道教,纷纭不息.天和三年,武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门、道士,亲讲《礼记》,欲以儒术治天下.建德三年五月始议禁佛,诏僧道大集京师,斥佛教不净,下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当年六月,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120人,普著衣冠,为“通道观学士”,并置官吏统管.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入邺城,在原齐境内推行禁佛之令,沙门慧远与帝争论不果.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
267#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22:13 | 只看该作者
唐武宗灭佛,自会昌二年(842年)始,至其驾崩(846年),灭佛时间共六年.史称“会昌法难”.

唐武宗喜好道术,开成五年(840年)秋,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入禁中,於三殿修金箓道场,亲受法箓.宰臣李德裕等厌恶佛法,此二人经常在唐武宗面前诋毁佛教.会昌二年(842)十月,勒令僧尼戒行不精者还俗,财物入官,僧许留奴一人,尼许留婢两人.三年,查点外国僧人,并禁摩尼教等流传.令两街功德使疏理京城,公案无名者还俗.递归本贯,诸州道府皆同斯例.四年,诏禁供养佛牙,毁焚长生殿内道场经像,换为天尊老君之像.但毁佛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寺院所属庄园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加以僧伽腐败,僧侣不事生产,蠹耗天下.会昌五年三月,勘检天下寺舍奴婢,八月,敕毁佛寺,勒僧尼还俗,下令并省寺院.武宗下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淘汰沙门,勒令僧尼还俗.次年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灭佛就此结束.但佛教已受到很大的打击.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也受到波及,此后逐渐退出中原地区.
268#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24:32 | 只看该作者
后周世宗在位时,北方五代更迭,兵革时兴,僧尼管理功令渐驰,以致寺僧浮滥,直接影响国家赋税、兵役.显德二年(955年),诏令整饬寺院,沙汰僧尼.凡无敕颁寺额之寺宇并皆停废,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存留寺院之外,民间的铜佛像全数没收入宫,用以铸钱.此后,中国北方的佛教日益衰落,而南方佛教仍继续发展.
269#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27:09 | 只看该作者
沙門又譯為桑門、喪門、娑門、沙門那、沙迦懣曩、室摩那弩、舍羅摩弩,意譯為道士,道人,贫道等,意為「勤息」、「止息」等意,原為古印度宗教名詞,泛指所有出家,修行苦行、禁慾,以乞食為生的宗教人士,後為佛教所吸收,成為佛教男性出家眾(比丘)的代名詞,在漢傳佛教中,意義略同於和尚.
270#
 楼主| Jsli 发表于 2014-12-28 12:31:23 | 只看该作者
度牒,佛教和道教術語,指古代中國為了管理僧道,允許他們出家所頒發的證明文書.因為這個文件由尚書省祠部司所發放,又稱祠部牒.最早始於唐代.擁有度牒的僧人或道士,可以免除赋稅和劳役.沒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道,稱為私度.經官府發現,將會給與處罰,勒令還俗.因此,后世僧人游方挂单,必须随身携带戒牒,作为身份證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智游城论坛

GMT+8, 2024-11-24 06:35 , Processed in 0.04629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