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RICH“一年五倍”那篇帖子,让我想起如题这个问题。
我先来个鲜明立场:A股鱼多。
两者的相似之处不用多说,都是零和乃至负和的博弈游戏。(A股各种抽血,德扑有抽水)两者都有类似“一赢二平七亏”的说法,可见鱼的比例都是挺高的,那么究竟哪边更高呢?这个咱不是霍师傅,没能力定量论证,只谈两个例子,以支持上面的粗率结论。
例子一,在今年上半年参与分级基金溢价套利的时候,碰到這么一件事。先简单说一下分级基金溢价套利: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拆分成A份额和B份额在市场上交易,一般情况下,A,B 份额的合并交易价格会围绕母基金净值波动;但有时由于市场情绪高亢(就是有人看多,把带杠杆的B份额价格炒高了),使得A,B份额的合并交易价格(加权)超过母基金的净值,出现了溢价。那你就可以以净值向基金公司申购母基金,然后拆分成A,B份额后卖出,那么溢价部分就成了你的利润。
這里的风险在于,从申购到拆分、卖出,有个两天的周期,這期间A,B份额的市场价格可能出现不利于套利者的变动;还有时套利者过多,会导致你在卖出的时候卖不掉,甚至必须连着几天到跌停板上挂卖单逃命。不过无论如何,你还有一条退路,就是如果A,B份额的市场合并价格低于母基金净值的话,你总可以选择放弃套利,向基金公司以净值赎回。這样可能的亏损就是母基金净值的变动加上申购赎回的手续费。
溢价套利刚热起来那阵,利润率那叫一个吓人。2014年12月,经常出现三天20%的收益。后来参与者多了,溢价套利越来越难,经常出现套利不成反被套、跌停板上踩踏的情形。以至于很多人吃了几次亏以后,谈溢价套利色变,对风险收益比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谈踩踏而色变。
今年上半年,有這么一只分级基金,它在募集成立后迟迟没有建仓,仓位接近于零。也就是说,基本可以认为它是一只货币基金(当然它随时有建仓的可能)。按理说,货币基金有个毛的炒头?但A股什么事儿没有啊,一帮玩B的(就是专门炒作B份额的高风险偏好者)生生把这只“货币基金”的A,B份额炒出了可观的溢价。那咱们作为分级基金套利的REG,自然是可着劲儿申购,拆分,再卖出;循环进行直到溢价消失为止。
但有人很谨慎地争辩道,这个风险很大。第一,参与溢价套利的资金太多,踩踏发生过很多次了。第二,军工板块(该基金跟踪军工指数)涨幅太大,回调风险大,B份额的溢价无法维持。第三,基金随时可能建仓,净值会发生波动。总之,套這只鸡亏损可能性很大。
玩过德扑,会用EV思考问题的人,马上就能知道这种纯定性的思考方式有多么不理性。很明显,无论是净值因为何种原因、往何种方向发生短期波动——无论是因为板块回调还是基金建仓,无论是涨是跌——理论上我们对這种波动都是无法预测的。你的预测准确率不可能超过50%,因为如果你能做到這一点,哪怕准确率达到50.5%,你也完全可以去做期指、期权等高杠杆品种,高频加复利,很快你的钱就超过巴菲特了。我认为我预测不了价格,所以净值波动带来的EV为零。那么,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也可以仅仅亏损手续费而赎回;在其他很多情况下,我会有年化计算相当可观的盈利。拿牌来打比方的话,大至相当于5块钱买个卡顺,固定价格五块钱买,买不着五块钱白扔,买着了收益50至500不等。
当然,短期波动无法预测这一点,A股股民们是不会认同的,人家连百家乐都能看出路来,更别说手握各种高端技术分析工具的股市了。能用EV思维——风险收益比——来思考投资问题的A股股民,我看十不足一。
回头再想想德扑桌子,但凡打个10/20以上盲注的,桌上能用EV思考问题的玩家,少说也有30%吧?所以我觉得,还是股市鱼多一些。是不是以后少打牌,多炒股,才是大大的+EV呢?
纯属瞎扯,专业人士一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