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城

标题: 最强大脑 [打印本页]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1-13 11:13
标题: 最强大脑
怎么没人提这个节目?挺有意思的。真羡慕那些大脑有特殊能力的人。

两集我都看了,最让我吃惊的还是那个魔方找茬牛人,那个太难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只看一眼,眼就花了。第二集识别指纹那个也很厉害,但是制作单位不严谨啊,差点让人家蒙受不白之冤,其实早些把指纹位置打乱就没事了。还有识别斑点狗那位,我相信他的能力是真实的,但是制作环节同样有漏洞。狗狗的名字,不能由主人点头或摇头来判定,应该写好在信封上,这样才能让人更信服。不然的话,还是有串通的可能。

我觉得Dr. 魏挺不错的。这个节目选出来的中国战队,将来是要跟其他国家的战队比拼的,一切基于科学的标准是对的,不能感情用事。现场观众和某些嘉宾给Dr. 魏太大压力了,真是不应该。希望他能一直坚持原则。但是,那个心算术的5岁小孩,我也有些不解为什么Dr. 魏让他过关了,在我的标准里,他好象还不够资格呢。




作者: 清都山水郎    时间: 2014-1-13 14:03
第一期的魔方找茬达人据说运用的是裸眼3D法,不过还是超牛的,而且他选择挑战的项目比较能凸显他的独特之处。有些选手也很厉害,但是挑战项目没有优化到足够凸显能力。
比如黄华珠小mm履历惊人,但是节目上选择的项目表现就平平。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1-13 14:06
清都山水郎 发表于 2014-1-13 01:03
第一期的魔方找茬达人据说运用的是裸眼3D法,不过还是超牛的,而且他选择挑战的项目比较能凸显他的独特之处 ...


不知道什么叫裸眼3D法,他在搜索时,我看到他的眼睛都有点斗鸡了,呵呵。
作者: 清都山水郎    时间: 2014-1-13 16:55
luckypanda 发表于 2014-1-13 14:06
不知道什么叫裸眼3D法,他在搜索时,我看到他的眼睛都有点斗鸡了,呵呵。 ...

好像是用斗鸡眼大法把两幅图重叠,不一样的地方会闪烁。不过最强大脑里面这两幅魔方图过于巨大了...

作者: shfe    时间: 2014-1-13 17:55
看魔方墙这个,很简单

只要会看三维立体图,就能很快找出。。。。

这个人可能很牛,但看魔方墙这个技术不牛,我比他还快,10秒不到就能看出来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1-13 18:12
shfe 发表于 2014-1-13 17:55
看魔方墙这个,很简单

只要会看三维立体图,就能很快找出。。。。

you are serious?

不仅是三维图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眼睛成像的辨析度啊,三维图会看得人很多,但能做到这么清晰辨析度的很少吧

如果真的,那你去信节目组挑战一下,如果能做的比他更快,绝对是一大爆点啊


作者: shfe    时间: 2014-1-13 18:37
youngtercel 发表于 2014-1-13 18:12
you are serious?

不仅是三维图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眼睛成像的辨析度啊,三维图会看得人很多,但能做到 ...

我能10秒找到,不是说明我牛
有无数人都行
你说的眼睛成像的辨析度不是问题
你看一下最强大脑的微博就知道了

会看三维图的,10秒内就能找到那个最高难度的图中的不同(需要将图旋转90度,变成2幅魔方图平行)

根据技术帝的分析,节目中的魔方大小以及观看距离,比电脑上看那个图三的难度不大,和眼睛成像的辨析度无关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1-14 00:26
shfe 发表于 2014-1-13 18:37
我能10秒找到,不是说明我牛
有无数人都行
你说的眼睛成像的辨析度不是问题

链接?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1-14 00:34

另外,对第一期的几个选手,小萌妹钢琴记数字,也的确如DrWei所言没达到一心二用的标准。

因为对钢琴选手而言,即使闭着眼睛,弹一首熟悉的曲子,也可以达到下意识而几乎不占用注意力的程度。

听音辩识键位,恐怕也是他们的基本功。公允而言,在3分钟记住88位数字也的确超乎常人,但按脑力超人的标准看并无出色。但我觉得这个过程中的人脑检索过程和能力是值得研究的,

88位数字,许多高人恐怕看一遍就能顺着背出来。但随机挑几个位置,说出数字来,却比顺着背出全部数字要难。这种检索本是电脑的强项,如今小妹妹在脑海中用何种思维方式实现,值得研究。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1-14 00:40
体操姐被指硬记拆解动作序列,我觉得有些过,自然假如姐姐测试以前不进行动作拆解,会更有说服力

但我觉得整个完成过程,如果真的毫无视觉,还是非常有难度的,有些需要非常精准的动作和幅度角度控制,以及高度压力下的脑力思维和控制,从这个角度说,她的脑力也是很强的。如果考察的目的是脑力和身体控制力,她应该是完美达标的
作者: wmwmw    时间: 2014-1-14 07:40
本帖最后由 wmwmw 于 2014-1-13 18:51 编辑

应该换个名字,叫做“最强记忆”。
在大脑各项智力中,最高级最有用的是创造力。最低级用处最小的是记忆力。
所以这些记忆牛人最能体现他们记忆力价值的,就是在这种节目里。
除此之外,在他们生活中,有多大帮助呢?
如果他们能在创造力上有这么牛,不但能改变自己整个生活,还可以青史留名,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所以陶子的那句“见证中国的爱因斯坦”实在是愚蠢。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14 08:52
wmwmw 发表于 2014-1-14 09:40
应该换个名字,叫做“最强记忆”。
在大脑各项智力中,最高级最有用的是创造力。最低级用处最小的是记忆力 ...

大脑的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其实是记忆力

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也可以认为是一切智力(创造力)本身。

用电脑举例,信息的储存是记忆力,信息的处理(如检索和运算)方法本身,同样是要“储存”起来的。这种形式的“储存”也是记忆力的另外一种形式。

短期内记忆和过滤大量的信息(同样用电脑举例,就是内存),是记忆力,也是智力的一种形式。创造力,无非也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处理,在某种经验(记忆)的指导下,完成信息的综合。

好像跑题了。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1-14 11:47
辨脸识人和记指纹的那两位,可以去国家安全部工作吗?
作者: wmwmw    时间: 2014-1-14 14:05
本帖最后由 wmwmw 于 2014-1-14 01:24 编辑
maomaobiao 发表于 2014-1-13 19:52
大脑的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其实是记忆力

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也可以认为是一切智力(创造力) ...

你说的即违背常识,也违背逻辑。
从逻辑上说,如果说A是B的基础,A就是B本身,这就是谬误。
比如基础是建筑物的一部分。说基础就是建筑物本身,就是谬误。

从常识来看,电脑是记忆力最强大的东西。电脑的记忆能力比人脑强万倍亿倍以上。如果记忆力就是智力本身,那么岂不是电脑的智力比人脑强万倍亿倍?为什么不是电脑控制人脑而是人脑创造和控制电脑?因为人脑的智力比电脑的智力-记忆力更高级。

说一种智力高级不高级,就是说它是不是更有用,能为人类创造更多财富。而一个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人,也会得到社会更多回报,更高的pay。
事实上,上面这些记忆牛人没有一个用超强记忆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并因此得到更高pay。
而创造力的牛人,就是指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确实是为人类创造更多财富,并得到更高的pay。
即使记忆牛人到安全部之类的地方发挥特长,对社会的贡献也远远比不上科学家,发明家。
爱因斯坦记忆力很差。很多数学,物理公式都记不住。甚至有时连回家的路都记不住。但这并不妨碍他是高智力,高创造力牛人,对社会的贡献无与伦比。

创造力是什么?
创造力是发现,发明新的,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的能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96858/
独创就是别人没做出来的。别人做出来的,你跟着做,只是模仿而不是创造。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是创造力的成果。
http://wiki.mbalib.com/wiki/%E5%88%9B%E9%80%A0%E5%8A%9B
因为只有创造,才能产生新的,更高级更先进的东西。创造力是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直接原因。
而记忆只能让你学习现成的,已有的东西。只有记忆的社会就不会再有进步。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14 14:22
wmwmw 发表于 2014-1-14 16:05
你说的即违背常识,也违背逻辑。
从逻辑上说,如果说A是B的基础,A就是B本身,这就是谬误。
比如基础是建 ...

“从常识来看,电脑是记忆力最强大的东西。电脑的记忆能力比人脑强万倍亿倍以上。”

不知道这个常识是哪里来的,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仍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

此外,记忆的能力 并不能简单等同于 存储容量。记忆元的检索比较,细节提取功能,都是记忆能力的一部分,而这样的能力,是否也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呢?我并非专业人士,但是我的推论是,应该是。没有记忆,逻辑是不存在的,这大概是我要说的部分。

至于逻辑的部分,你强盗了我的话语,我说A是B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就是B本身。这句话中并不存在逻辑递推关系,乃是语气的强调,和上述的推断,并没有要下结论。

而恰恰回到你的帖子,说“最强记忆力”不等于“最强大脑”,这难道不需要逻辑,不需要验证么?

的确,如果对“最强大脑”是什么可以存在争论(就像你否定节目的名字一样);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反问,最强大脑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记忆能力是一种好的大脑能力的验证法,就不可以?

如此看来,这个节目至少提出了一定的标准。期待你的标准,创造力怎么验证?尤其是在电视节目上。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14 14:32
wmwmw 发表于 2014-1-14 16:05
你说的即违背常识,也违背逻辑。
从逻辑上说,如果说A是B的基础,A就是B本身,这就是谬误。
比如基础是建 ...

再扯远一点,有创造发明,乃至贡献人类,并不能作为大脑能力超常的标准。

因为,某些贡献1)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的,并非一己之力;2)需要工业体系的支撑,而不是个人的灵光闪现。

如果一定要用物理的方法,检验大脑的容量和运算速度之类的,并同时和电脑比较,显然对电脑是不公平的。毕竟人的大脑进化了那么长的时间;如我前一个帖子说的,我们对大脑的构造和功能还并不十分了解。所以,目前来看用记忆能力作为一种衡量标准显然是可行的,也是方便实现的。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14 14:41
quote:

The brain is much, much bigger than any [current] computer

Accurate biological models of the brain would have to include some 225,000,000,000,000,000 (225 million bill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 types, neurotransmitters, neuromodulators, axonal branches and dendritic spines, and that doesn’t include the influences of dendritic geometry, or the approximately 1 trillion glial cells which may or may not be important for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cause the brain is nonlinear, and because it is so much larger than all current computers, it seems likely that it functions in a completely different fashion. (See here for more on this.) The brain-computer metaphor obscures this important, though perhaps obvious, difference in raw computational power.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14 14:49
wmwmw 发表于 2014-1-14 16:05
你说的即违背常识,也违背逻辑。
从逻辑上说,如果说A是B的基础,A就是B本身,这就是谬误。
比如基础是建 ...

没有记忆力,就没有创造力。

个人如此,一个社会也是这样。
作者: estelle0807    时间: 2014-1-14 18:40
人大脑记忆力的潜力本身是十分惊人的

一个棋手,再复杂的盘面,只需看一眼就能记住所有棋子的位置
一个桥牌手,随便一副牌,摊开扫一遍就能记住所有牌的位置

我始终认为,很多基于记忆力的看似神奇的表演,其实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经过一定的方法学习和锻炼,都是可以达到的。只是因为达到了也没什么意义,一般人不会专门去做而已
作者: flyinglion    时间: 2014-1-14 20:22
这个成了“最强大脑”是什么的争论了。
我觉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成果可以拿来用一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别来纠结这个“唯一”用在这里对不对~这是为了打倒“两个凡是”加上去的。
作者: wmwmw    时间: 2014-1-14 21:15
本帖最后由 wmwmw 于 2014-1-14 08:40 编辑
flyinglion 发表于 2014-1-14 07:22
这个成了“最强大脑”是什么的争论了。
我觉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成果可以拿来用一用——实践是检验真理 ...

对,我们可以看看上面这些超强记忆给这些记忆牛人带来什么好处?能让他们因此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吗?想想这些人在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因为超强记忆得到更好的工作?
再看看创造力的牛人如何?
爱迪生因为发明而成为巨富。爱因斯坦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只发给在科学上有发明创造的人,而绝不会发给记忆超强的人。微软,雅虎,苹果的老板都是因为创造和创新成为亿万富翁。
不管你是研究科学哪个领域,如果你有新发现或发明,你就能升职提薪拿专利,名利双收。
你是记忆牛人你能升职提薪拿专利吗?
楼上说很多人其实都有记忆潜力。只不过他们没有去发掘,去锻炼。我同意。
但是想想为什么大家不去发掘锻炼超强记忆?因为发掘出超强锻炼记忆没什么用。并不能让人挣更多钱。
相反发明创造则能带来很多财富。只不过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有这种天赋。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15 05:29
如果继续讨论下去,我倒是觉得会变成 nature vs nurture 的争论。

到底哪些能力是天赋的,哪些是后天培养的,有没有意义我觉得见仁见智了。电影《雨人》中,具有超强记忆力的哥哥的确在赌场牛了一把,说明很多能力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没有发掘,更别说知道能力的用处和价值了。

诺贝尔奖会发给“最强大脑”吗?显然不会,那么会发给最有创造力的大脑么?怎么定义最有创造力的大脑呢?用发明创造的结果来逆推发明人本身的大脑创造力很强,这在逻辑上是不一定成立的,对吧。
作者: 伟大的墙    时间: 2014-1-15 06:30
wmwmw 发表于 2014-1-14 21:15
对,我们可以看看上面这些超强记忆给这些记忆牛人带来什么好处?能让他们因此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吗?想想这 ...

同意

作者: dengxianqi    时间: 2014-1-20 17:00
为什么一切以能不能赚到钱来评价?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20 19:42
dengxianqi 发表于 2014-1-20 19:00
为什么一切以能不能赚到钱来评价?

同问。

作者: dengxianqi    时间: 2014-1-20 23:09
贴一篇果壳网对Dr. 魏的访问


发信人: HanyunFan (上大学 管大学 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信区: TVShow
标  题: 【果壳网独家专访】Dr.魏谈《最强大脑》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an 20 14:42:14 2014), 站内

【果壳网独家专访】Dr.魏谈《最强大脑》:不要埋没了身边的“最强大脑”

【果壳网独家专访】Dr.魏谈《最强大脑》:不要埋没了身边的“最强大脑”
桔子帮小帮主 2014-01-17 20:23

对魏坤琳来说,参加江苏卫视联合果壳网推出的《最强大脑》这档节目,无论是在公众中获得的曝光也好、在学术圈中收到的同行压力也罢,都没有这件事情本身让他在科研上得到的兴味来得重要。他至始至终保持着科学的评判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看着台上的选手,想的都是这个活动可以为科研做些什么。他频频说着,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知道”,“脑科学有很多还是理解不了的”,“现在已经找到三四个潜在研究对象,没准还能凑齐五六个人呢,那就有科研的意义了,没准能找出些共性了。”

今晚,《最强大脑》要播出第二期,我想催促他预先写一些选手解读,消息写了一屏幕,他才回复一句话:“好。回头聊,我在南山。”我立刻明白,又是每年例行的公事——实验室集体滑雪。魏老师的理念是,你要研究运动,首先自己要对运动有激情,有兴趣挑战新玩法。看来节目的热播、网络各种讨论,也没有对他的生活带来太多干扰。节目热播、人言杂多,我们这些身边的朋友替他着急,但他好像一点也不紧张,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最强大脑》只选“智商”的某个维度能达到金字塔尖的那几个人

果壳网:节目播出一期了,你有什么感觉?
魏坤琳:各种压力大啊。除了网友说什么的都有,做科研的也有好些来评论,有人说我没有把科学道理说完全、甚至说错了。实际上我在舞台上说的话是会被剪掉的——我觉得学术界没有参悟到这是一个娱乐节目。

果壳网:这么大压力你还做这个节目,是出于什么想法呢?
魏坤琳:一开始你们果壳网推荐的,谁想到会有这么多压力啊!

果壳网:学校里的同行会和你讨论这个节目吗?
魏坤琳:不仅是同行,我们系党委书记第一次节目之后就嘱咐我“你可得好好说!”这次是第二次节目,她从头到尾全看了,半夜说,第二期好看一点,我问是节目更精彩?她说不是,是你说得好一点。北师大心理学系的系主任刘嘉说,之前谁知道北大心理系,现在那么多人都通过你这个节目知道了,对宣传我们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是大有助益,而且有了名气,招生都会容易一点,哈哈。

果壳网:相比节目上看的“最强大脑”,学术上关注大脑功能一般会关注哪些方面呢?
魏坤琳:一般智力的衡量分七八个维度,涵盖了数学、逻辑、记忆等能力,其中记忆还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像我们研究的运动,就包括衡量对身体的协调、对身体的感觉等等。节目第一期里那个穿越激光线的体操运动员,她对身体的感觉绝对超乎一般人,但她的空间记忆没有体现出来。而且她的这种能力没有那么罕见,很多体操队的运动员通过训练都可以达到。再比如弹钢琴记数字的那个姑娘,虽然我说的话很尖刻,但是在脑力界那根本不算什么,剥除掉弹琴的情节,就是考验3分38秒记忆88个数字,后面其他记忆比这厉害得多,绝对秒杀。我给的分已经算大度了。要不是有个弹钢琴的成分,分数会更低。《最强大脑》这个节目选的是,你再怎么练也达不到这个人的水平,只能选“智商”的一个维度能达到金字塔尖的那几个人。

果壳网:在实验室里,一般测量人的记忆力和处理速度?选手在节目上做的似乎都是不怎么实用的工作,这可以测量出他们的特殊脑力吗?
魏坤琳:测量处理速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解决相关任务的速度,比如解开数独或者填字的速度。至于节目,这里要区分一件事,一个是超强的脑力,一个是技巧。我们不管技巧,因为技巧都是科学告诉他的,比如第一次那个挑战魔方墙的选手。斗鸡眼,那是他所用的“特殊的技巧”,背后还是能力,比如魔方墙,就是视觉能力——专业上说叫“visual processing”(视觉处理)。Visual Processing 就是智商的一部分。科学家已经知道正常的常模是多少,这个选手在V1,也就是初级视觉皮层上的分辨率非常高,他控制眼球的能力(也即视觉能力)和一般人不是一个量级。当屏幕这么大的时候,你要重叠搞出3D视觉真的是非常难的,选手虽然练了好久,方法是我们教给他的。

但即使是我们教给他,仍然觉得很震撼,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练出来的。例如刘嘉教授的实验室做3D视觉的研究,做3D视觉,最好的方法是拿个图片、戴个眼镜,然后就自动把图片重叠起来。最后研究生或者博士后嫌麻烦,干脆就自己练斗鸡眼,眼镜都不戴,呼一下就3D了,他们也在自己身上玩了很久,都很熟了。刘嘉老师自己说,我们已经算是3D看图高手了,但看这个人的能力还是望尘莫及——眼球稍微抖动一下就白搭了。而且他辨析度特别高,9米之外看得很准,节目现场环境比他练习的环境还糟,除了灯光,而且两块板子不一样高,后来剧组还想调整高度,但是太重了也不可能了。所以没有他那样的天赋也是练不出来的。而且他也是记忆力的高手,参加过很多记忆力的比赛。

《最强大脑》中的“魔方墙”长6米、高3米,由5000个魔方组成,墙上共有45000个色块,从中一分为二,左右图案完全一致。嘉宾从一侧墙上随便挑一个魔方,变换其中一个色块后放回原位,选手需要从45000个色块中将这个变化过的色块找出来。图片来源:hunantv.com

《最强大脑》“凭指纹识人”环节。节目组采集120位现场观众的指纹,给选手90分钟时间记下指纹和相对应的名字。而后随机选一位观众报出姓名,选手从120个指纹里挑出此人的指纹。图片来源:media.sohu.com

果壳网:魔方墙和记忆力没关系吧?
魏坤琳:没关系。就是说这个人的流体智力很棒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相对,就是说,逻辑啊、找规律,俗称这人很机灵,教给他方法,自己能琢磨出来。我找研究生肯定愿意招这样的学生,把路一指,就把方法自己总结出来。很多在舞台上展现起来非常好的人,他很可能是单项突出,不一定适合干老师、职员这样的工作,智商高,情商也得不错吧,语文、逻辑也得好吧,不然怎么写文章?
如果这个人小时候不是受这样不好的教育,他大有可能做陈景润做的那些事。但他已经完全被埋没了。

果壳网:平时咱们总说的“傻子天才”,在找《最强大脑》选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吗?这样的人算是自闭症患者吗?
魏坤琳:后期节目会有这样的选手。但他不是自闭症。虽然广告里将他称为“中国版雨人”,但实际上措辞有问题。大家说的傻子天才,可能通常指的是学者症候群的一些人,学者症候群是泛自闭症的一种,更常见的说法是艾斯伯格征。有艾斯伯格征的人一般是有社交障碍的,所以看起来像“白痴”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些特长,集中在运算、背诵元素表、画很细节的画等有规律、非常细节的操作上面。底特律的一个人,坐直升飞机把纽约绕一圈,能把整个纽约画出来。

果壳网:这些人有这么卓越的能力,为什么还一直叫“综合征”?
魏坤琳:现在学术界开始不喜欢叫“症”了,他们认为更是一种“不同”而已;智力有不同的维度,这些人在某些维度很杰出,也未必意味着他们在其他维度有缺陷,像爱因斯坦和牛顿,根据传记,后面专家觉得他们有艾斯伯格征。现在很多指导标准已经改了,只是国内还没有跟上。例如第二期节目中5岁的小孩,有人怀疑他有艾斯伯格征,小孩表现出了超过常人的成熟,而且逻辑性非常强,我们看过他的资料,这个人就是智商很高的。珠心算是一项技能,我可以把技巧教给你,但你能练到什么程度,就看你的智商了。就好比魔方墙你也能看,但选手玩的是超级的。

果壳网:艾斯伯格综合征扫描大脑可以看出来吗?
魏坤琳:扫脑看不出来。艾斯伯格征现在应该是研究的热点,比如有这么多自闭症小孩,我们还是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都说有基因和环境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症状、到底什么机制、哪个脑区怎么样了,还是不清楚。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先看看选手是不是自闭症,这个在临床上是已知的。

果壳网:自闭症患者的社交障碍,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吗?
魏坤琳:最近我们正和一些自闭症专家商量,因为我擅长的是运动信号、感知信号,而他们是临床的,高科技利用有限,但是有很多病人。我们在商量能不能开发一种疗法。通过视觉训练来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这个还是在研究的东西 ,我就不剧透了。

果壳网:还有什么我们常见的体现高智商的特长吗?
魏坤琳:比如拧魔方,后面有个选手在水下拧,挑战自己。他不会游泳,憋一口气。

果壳网:咱们国家那么多擅长拧魔方的小孩,这也是可以训练的啊。
魏坤琳:和刚才提过的若干技能一样,可以训练啊,但是这个人拧魔方的速度,就已经排到前十了,他还是在水下完成的,承受情绪上的压力、要憋着气,水下摩擦力和空气中都变了,需要重新适应。这个挑战的是运算速度和记忆力,还有手指的运动能力。

《最强大脑》上拥有超级心算能力、被誉为“中国雨人”的周玮。图片来源:ent.qq.com

果壳网:这些特殊的人对研究有多大价值呢?你跟我提过一个穷山沟找来的做算术特别棒的人,已经被你们研究了?
魏坤琳:就是前面提到所谓的“中国雨人”周玮,这人有非常强的交流欲望,但测智商就是智障。

果壳网:智障?!
魏坤琳:对,智商56。因为题目里有好多涉及到理解的题和知识的题,他是一个文盲,不能理解你的题目,不是0分嘛。所有的语文,0分,所有的知识,又0分,逻辑和运算,接近满分。就是喜欢数字。这人从小受歧视,被骂白痴,受一辈子屈辱,上课当旁听生,坐小板凳坐旁边。这就是咱们前面说的,智力的某个维度特别强、某些维度特别弱,但又不是自闭症。我们又觉得是量表制订的问题,因为你再找一个文盲来做这个量表,肯定还是个智障。

这个中间还有一个关键,对,自闭症小孩也做数学,很长的乘法,15、16位,乘以5、乘以7,很快得出结果。但自闭症小孩是不需要通过数学方法来算的,是硬解出来的,他们脑子的回路和常人不一样,看一眼就做出来了。你不知道他怎么做出来的。但是我们刚才说的中国的雨人,他没学过数学,自己发明出了一套数学方法。刘嘉老师都看傻了。开根号的时候,是需要估的,但他估得太准了。刘嘉老师非常遗憾地说,如果这个人小时候不是受这样不好的教育的话,有人培养他的数学的话,那大有可能能做数论,做陈景润做的那些事。但他已经完全被埋没了。

我看过他那个小本子,他在上面写写画画,有时候把自己的方法写在上面啦。这儿打个箭头,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这可不是自闭症小孩干的事儿。这是他和自闭症小孩重要的差别。

果壳网:你们上次拿他去做大脑扫描,扫出什么结果?
魏坤琳:这个研究还在进行中。现在可以说的是,扫出来发现,简单的数学任务,比如数左边点多还是右边点多的时候,他的好多脑区都激活了(正常的),给他开根号、做复杂运算的时候,该动的脑区都不动了。科学家已经知道心算应该用到哪些脑区,比如IPS,IPS是顶叶一个做心算的脑区,你做运算时,IPS的脑区应该亮,而且题目越难、脑区越亮。但这个人却不用,为什么不用,这个脑区是负责这个的,不用白不用啊……可能是太自动化了,不需要了。我们觉得有可能是被固化的CPU。这是刘老师他们的推测。但这是我们脑科学也搞不清楚的,因为这样的例子太少了。以前也有单例的报道,有个小孩也是心算很厉害,但你扫他脑,发现运算的时候,拿运动中枢在算。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运动中枢可能某些神经连接适合做某些运算。鬼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大家当真要吵吵,也不错。脑科学有很多还是理解不了的。
其实你身边都有很多天才,你误解、看不起他的时候,可能你就埋没了他们的最强大脑。

果壳网:科研上一般是取平均水平的人,研究所谓“正常的”功能对吧?
魏坤琳:对,所以遇到这样的个例,很多我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有一个大妈,报十几个汉字,直接告诉你笔画。这在研究正常人的时候,是不可能的。可能是脑子搭错了。开始我们怀疑是自闭症、艾斯伯格综合征,专门跑到广州给专家一看,不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例子已经发现了好几个,我们就可以拿来做实验了。

果壳网:这种非常规的人也是特别好的实验素材对吧?
魏坤琳:对——但她是不是最强大脑呢?她的能力对她没有任何益处,只会有害处。我们看文字,实际上是对文字的语义加工,而我给她看了手机上一段话,话里大概有两个意思,问了她两次,她只说出后面一个意思,所以可能看出笔画这个功能,对她的快速语义理解有影响。我的初步判断是她可能有阅读障碍,但没测量的情况下也没法说。她的这种能力,我作为科学家没法打分。

果壳网:研究这样奇怪的人有什么意义呢?
魏坤琳:这些单例,可能对认知能力的认识有颠覆性的意义。比如说一个经典例子,有个人颞叶受损害,他的长时记忆也就受损了,那人后来被跟踪研究了几十年,为记忆研究提供了无数启发。科学家慢慢领悟到,这说明某个脑区受损伤之后,人就不能形成新的记忆。研究进行了十年之后,还发表了一篇论文,把之前的论文否定掉了。但目前而言,找到的这些奇怪的人做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比如前面提到的“中国雨人”周玮),我们还没法看清楚。

果壳网:至少这个节目,能发掘出多一点的研究对象。
魏坤琳:是的。例如数笔画那个人,我们直接和系里做视觉的老师联系,加上中山大学做自闭症的老师(因为这个还和语义加工有关)。来吧,大家一起玩吧!这样的研究做着很好玩,虽然和我们本职工作差得远了点——只有汉字才有笔画,在英文世界里可能还没有这玩意儿。通过这个节目,现在已经找到三四个潜在研究对象,没准还能凑齐五六个人呢,那就有科研的意义了,没准能找出些共性了。

果壳网:这样特异功能一样的人的比赛,会不会对大众对于脑科学的理解有误导呢?
魏坤琳:我觉得这样的比赛挺好。这是科学怎么和大众媒体结合的问题,把脑科学的东西变的特别通俗。这个节目中间搞一些煽情的东西——感情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这都挺好的,这些层面的东西可能常人更容易接受一点。哭得稀里哗啦,说“哎呀,有的天才可能被埋没了,要多关注一下身边的人”。这些都挺重要的,这样你才有机会去跟大众讲,其实你身边都有很多天才,你误解、看不起他的时候,可能你就埋没了他们的最强大脑。这些东西,是科学吗?我想更多是教育。但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节目,我们才可以这样讲出来,才有了讲的机会。

果壳网:上次果壳选拔的小忠犬,自己创造了一种语言,并且基于这种语言创造出一个文明,虽然被刷下来了,但是不是也展示了智力的某些方面?
魏坤琳:这恰好体现了这个节目的意义。这人来了,不给他打分,就让他做一个展示,因为创造力(Creativity)没法打分。一般说创造力和智商分开,有的人甚至做出智商和创造力负相关(这是很低的负相关,后来不被人承认了)。创造力很难衡量,智商需要可重复性,创造力不可重复。你今天能创作出来,明天也能创作出来吗?你创造出一个文明,我说我创造出一个文明比你的牛?我们都知道创造力是存在的,但不能量化。但是,创造力这个东西,还是有必要给国民教育一下——中国人老说自己没有创造力。

现在我更怕的是公众看了这个节目,对智商的数字过于迷信。其实智商和你在生活中的有些方面是有相关性的,比如和学习成绩,比如工作表现等。但是这些相关强度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智商高从人群的平均表现上说是有优势的,但是对于个体有很多的变动性。智商高,不一定就学习成绩好,不一定就工作表现好。这些东西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你的情商、机遇、教育和环境因素可能某些时候倒是决定性因素了。



--
/)/)
( . .)       谁给我胡萝卜吃我就对谁好!


作者: flyinglion    时间: 2014-1-21 05:54
dengxianqi 发表于 2014-1-20 23:09
贴一篇果壳网对Dr. 魏的访问

哇,就是说定义上创造力和智商是两回事来着,无相关性……
话说忘了在哪儿看到的,说智商就是智商,就是测出来的那数字,其他啥也不是。

“智商高,不一定就学习成绩好,不一定就工作表现好。“
嗯,下次谁跟我比智商,我就把这个抬出来。谁把这个抬出来,我就跟他比智商哈哈~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1-21 06:48
第三期,中度脑残算算术那个看得我太难受了。人的脑子真的很不可思议。天才与白痴真的一线之间。

150分满分!
作者: maomaobiao    时间: 2014-1-21 07:20
老邓转的帖子不错,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智商、创造力什么的,都是“人为”设定的标准;
然而,如果我们承认对人类大脑的认识的不足,就会意识到,其实这些标准对一些特殊的群体没有太大的意义。

观看节目并非要赞叹或者批判,认识到不同、发现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和大脑结构的“不完美”,同样是有人文的意义的——而不是解几个题、赚多少钱那么肤浅。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1-29 06:24
最不喜欢看小朋友上台,基本上都是太简单,离真正的最强大脑很远。为了保护儿童幼小的心灵,又要不停夸奖。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2-2 08:15
这周没有新的一集可看啊,失望。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2-10 16:58
没人在家里认鸡蛋吗?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2-10 17:00
我忍不住在家里做了个试验,很成功地认出来了。每个鸡蛋根本就长得不一样!

问题是我家里只有一盒鸡蛋,12只。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18 08:44
李云龙哭的时候,真是看到了虎爸教育的失败。能不能别这样丢中国队的脸啊,有啥好哭的。最搞笑的是最后还没有错。
作者: dengxianqi    时间: 2014-3-18 13:35
luckypanda 发表于 2014-3-18 08:44
李云龙哭的时候,真是看到了虎爸教育的失败。能不能别这样丢中国队的脸啊,有啥好哭的。最搞笑的是最后还没 ...

赞同.
李云龙赢了比赛,输了人.

另外,关于魔方墙那个,说这个项目简单的,真应该自己真真正正去试一下.
任何事情从容易到难都有个变化过程,量变引起质变.

节目中的难度,显然不是像网上那么多人说的那么容易.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24 06:17
上周这集挺精彩的,魔方哥厉害,中国队这次赢得比较出彩。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24 06:21
都教授也来了哦,现场一堆花痴啊。

我至少有十年没看过韩剧了,从来不是韩剧迷。最近竟然也看了《来自星星的你》,还觉得很好看。最后一个大妈也沦陷了。


作者: 超逸    时间: 2014-3-24 12:58
luckypanda 发表于 2014-3-24 06:21
都教授也来了哦,现场一堆花痴啊。

我至少有十年没看过韩剧了,从来不是韩剧迷。最近竟然也看了《来自星 ...

连我都看了,我以前从来不看韩剧的。这个拍的确实好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3-25 00:24
据说看魔方墙的郑才千是德州扑克高手曾在澳门赢过60W,被赌场列入黑名单

但我觉得他的优势可能在二十一点上更能体现,照他的记忆能力,6幅牌可以记得清清楚楚。这能给他不少优势

但这种记忆在德州扑克里面如何转化为优势则不明显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3-25 00:40
本帖最后由 youngtercel 于 2014-3-25 00:41 编辑

李云龙第一次记忆天桥安全数字的项目就有争议。

一向严苛的Dr.魏给出的8分难度值偏高,而后他在自己微薄的解释更验证了他的这种误判:

“很少为单个选手说话:李云龙展示的是二进制记忆,30多秒120个零或者一的数字序列,这个接近世界纪录。其实他就是打破世界纪录的有力竞争者,这方面他是最厉害的,给9分都说得过去,不要说8分。你们在仔细想想这个的难度,绝不是记60个数字。自己谷歌或者百度一下,不要情绪化”//魏坤琳

这里Dr.魏 明显忽视了每块板都有显示‘标号’。所以这道题的难度实际上降低为一个类似于记忆一个接近60个随机数序列:

2 4 7 10 11 14 .....

而不是120位的
01010010011001....这样的二进制序列(如果板子没有显示编号,那这样还说的过去)

尽管二者数学等价,但对人脑而言,前者的难度和直观度比后者要小的多。

理论上说,Dr.魏的确应该就此作出解释,否则会大大损害他一贯维护的权威形象。

作者: Howard    时间: 2014-3-25 04:41
dengxianqi 发表于 2014-3-17 23:35
赞同.
李云龙赢了比赛,输了人.

最近5年各大卫视有284个比较出名的show类节目,老汉花了3天想找个老邓不看的,愣没找出来。

作者: Howard    时间: 2014-3-25 04:44
youngtercel 发表于 2014-3-24 10:24
据说看魔方墙的郑才千是德州扑克高手曾在澳门赢过60W,被赌场列入黑名单

但我觉得他的优势可能在二十一点 ...

这位郑前辈可能是打了3天的高额德州,2万/4万的无限德州,以获利60万的惊人战绩收场,赌场老板哪见过这么能赢钱的,惊为天人,直接给黑名单了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25 05:25
Howard 发表于 2014-3-24 15:41
最近5年各大卫视有284个比较出名的show类节目,老汉花了3天想找个老邓不看的,愣没找出来。
...

当真是这样的么?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25 05:32
超逸 发表于 2014-3-23 23:58
连我都看了,我以前从来不看韩剧的。这个拍的确实好

嗯,真的挺好看的,而且不是以前那种哭得死去活来的韩剧。

我喜欢女主角全智贤,也喜欢她那个角色,既漂亮又可爱,很多时候都好好笑。剧情我也喜欢,我本来就喜欢看科幻的东西。


作者: youngtercel    时间: 2014-3-25 16:56
Howard 发表于 2014-3-25 04:44
这位郑前辈可能是打了3天的高额德州,2万/4万的无限德州,以获利60万的惊人战绩收场,赌场老板哪见过这么 ...


3天15个BB太搞笑了吧

200/400赢这么多还值得一说

作者: fastfast    时间: 2014-3-25 1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engxianqi    时间: 2014-3-26 17:38
Howard 发表于 2014-3-25 04:41
最近5年各大卫视有284个比较出名的show类节目,老汉花了3天想找个老邓不看的,愣没找出来。
...

284这个数字有意思,有零有整。是不是要逼我让你列举出是哪284个?  我也是强迫症患者。

另外,“没找出来”的解释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自身能力太弱,类似于有人被要求心算3.24-1.57时说“没算出来”一样。

作者: holysss    时间: 2014-3-26 19:23
说点不中听的。这样的天赋,如果没有经过这些乌七八糟的训练,去搞科研还是有机会的。
经过了训练, 只能去做特工了吧,在某些特殊的用不到科技的情况,人脑无敌。否则这种
记忆在CPU面前都是。。。。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27 05:12
听说德国队很厉害,这周中国队不一定能赢哦。先说好,不许剧透!
作者: dengxianqi    时间: 2014-3-27 12:26
luckypanda 发表于 2014-3-27 05:12
听说德国队很厉害,这周中国队不一定能赢哦。先说好,不许剧透!

我有点忍不住想剧透了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3-28 07:53
dengxianqi 发表于 2014-3-26 23:26
我有点忍不住想剧透了

实在忍不住就随便你啦。反正我有对策,我在自己看之前,不再点进来这个贴子就行了。
作者: huidongcao    时间: 2014-4-1 11:06
youngtercel 发表于 2014-1-14 00:40
体操姐被指硬记拆解动作序列,我觉得有些过,自然假如姐姐测试以前不进行动作拆解,会更有说服力

但我觉得 ...

同意这个说法

作者: luckypanda    时间: 2014-4-2 10:39
我没想到中国队会连胜三场,连德国队都打下去了。

最后那个清明上河图的道具做得那么精致好看,只比三轮太可惜了。而且两胜一负好象不够说服力,至少五轮,三胜才算赢,那样就好多了。




欢迎光临 智游城 (http://zhiyoucheng.co/) Powered by Discuz! X3.2